中世纪(公元500-1400) 年
文艺复兴(1400-1600)年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年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5)年
浪漫主义时期(1830-1850)年
20世纪(1900-2000) 年

Dvorak: Cello Con in b.

唱片编号: ARL1-1155
发行公司: RCA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演奏與錄音俱佳作品/ Gerhardt發燒製作

Brahms: Piano Con Nos. 1 & 2

唱片编号: 2726082
发行公司: DGG
发行年份: 1972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留聲機雜誌百大/ 香港CD天書推薦/ 愛迪生獎/ ESONANCE SERIES

Mahler: Symphony No. 8 in E Flat

唱片编号: SYMR1
发行公司: SYMPHONICA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詮釋引人入勝/極度發燒錄音

MOERAN: SYM IN g

唱片编号: SRCS70
发行公司: LYRITA
发行年份: 1975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企鵝三星帶花| LYRITA PRESSING/ 現在知道LYRITA是Wilkinson打工錄音的,所以可以拿來考驗音響.好的音響系統,他的唱片可以展現接近現場的平衡與音質!英國音樂雖然會給人一種膩的感覺,但整體說來是相當動聽的!

唱片编号: X908
发行公司: EVEREST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紙捲鋼琴立體聲錄音/ 即使作古多年,這些錄音仍然讓人深深感動!

Egge, Klaus: Violin Con/ Baekkelund, Kjell: Egge: Piano Son No. 2/ Fantasy in Halling-Rhythm/ Fantasy in Springar-Rhythm

唱片编号: PHS900210
发行公司: PHILIPS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稀有Camilla Wicks錄音

Mahler: Symphony No. 6.

唱片编号: 2707106
发行公司: DGG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演奏與錄音俱佳作品/雙片盒裝
14014070年代中后期,卡拉扬与柏林爱乐都处于颠峰时期。这种状态当然也保留在了这个马勒第六中。质感鲜明的录音再现了柏林爱乐庞大的动态,乐队演奏几乎没有技术上的败笔。弦乐的情感特别强烈而深刻。十支圆号的合鸣效果可谓天下无双,有如来自天上的圣咏。精明的卡拉扬让这个录音从头到尾都充满吸引人的亮点,冷酷刚硬的强大动力与如歌的绵延在这里熔于一炉。正如他对弟子小泽征尔说的,一部交响曲,不论其如何庞大复杂,它总有它自身的一条主脉,切不可用自己击拍把这条主脉打断了。面对马勒第六这头庞然大物,卡拉扬一如既往地实现了他的主张。整部交响曲充满凝聚力,一气呵成,仿佛首尾相连一般(事实上中间隔着80分钟),我们自始至终都为一股浑然的内力所牵引。   第一乐章一开始的进行曲节奏被柏林爱乐的演奏得真像是一波波大军。随后的战斗一开始,便起伏跌宕,小高潮不断。“阿尔玛主题”被卡拉扬赋予一种“硬式的庄严”。发展部的“牛铃乐段”与之前的音乐情绪对比鲜明,但那股力道依旧贯穿于这牧歌般的音乐中,英雄的意志于恬静舒缓中愈见坚韧。结尾部分卡拉扬速度很快,像不顾一切地要冲向希望。这种处理饱受诟病。但这无疑增加了与第二乐章的对比,避免了一些节奏上的雷同。   第二乐章多少有些怪诞而滑稽。比彻姆曾经揶谕贝七第三乐章是“犟牛在跳跃”,也许这个比喻用到这个乐章更合适。但卡拉扬的处理却充满威风凛凛的自信。木管以跳音奏出的第二主题听起来抒情无邪,振振有词。卡拉扬看来是要拒绝对尖酸讽刺的直白刻画,而将腐坏的内质与人群的浑然不觉、自得其乐、煞有介事冷静并置。这又是一种别开声面的“悲剧”意味。   行板乐章卡拉扬用了17分钟。由于柏林爱乐的音响厚重密集,足够时间的疏朗与舒展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平衡。较慢的行板也使得整部交响曲的穹顶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别处清风细雨般的行板乐章,却成为卡拉扬无限深情的寄托所在。从一开始,整个乐队就仿佛被催眠了一般。如果说阿巴多的行板乐章就像轻羽飞扬天际,那么卡拉扬就好似在勾勒奥地利群山那连绵起伏的优美轮廓。乐章的高潮如雨后壮丽的晴岚,绚烂于天地间。我们同样应该注意,美丽的高潮过去后,那些晶莹剔透的短小乐句,以一种悠然神往的隽永结束了这个乐章。   第四乐章在第二张唱片上。这对于这个版本说应该是个好事。在更换CD的间隔中,我们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卡拉扬一开始就以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预示了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整个乐章异常残酷而壮烈,但卡拉扬更表现了这种残酷与壮烈中所蕴含的非凡的美感。最后十分钟尤其慷慨激昂,杀得天昏地暗,定音鼓上的“六音动机”朝着我们劈头盖脸地打来,像鞭子一样落在我们身上。缓缓响起的“阿尔卑斯山最后的赞美诗”庄严而光辉,仿佛来自苍穹的最后一道启示。然后呜咽的号角在不断的下落中却还隐隐透着一丝不屈不挠的倔强。音乐结束,那股贯穿始终的浑然内力依旧不绝如缕。

唱片编号: LPE17079
发行公司: DGG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稀有傳奇錄音/ Mono/版質完美

Lalo: Cello Con in d/ Saint-Saens: Cello Con No. 2 in d/ Faure: Elegie

唱片编号: 414387
发行公司: DECCA
售价:¥185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拉罗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的灵感来自于圣桑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然而,这张专辑中包含了几乎无人知晓的圣桑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但这张专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有力地证明了这张作品非常适合演奏和聆听。
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02年,即20世纪初。这是他自第一部作品以来三十年来的第一部作品。然而,据说在这部作品完成后不久,圣桑就认为他不会有太多的机会来表演它,因为它的表演难度极高。不幸的是,这个预言成真了。但从这张专辑的出色演奏来聆听,却是一首既古典而明确的主题,又结合了充分利用大提琴乐器特性的技术效果,以及与乐团的生动互动的精品作品。显然,情况确实如此。 全曲分为两个乐章,但第一乐章后半段起到了慢乐章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本质上是一个三乐章的作品。赋予大提琴独奏的一系列沉重的音符和细致的段落清楚地展示了演奏的难度,但哈雷尔的大提琴具有柔软、柔和和修长的音色,与其结构生动地匹配。可以说,夏伊的支持堪称完美,最后乐章中大提琴与管弦乐队的活泼活泼令人赏心悦目。 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精彩的演奏和录音,但在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夏伊对比鲜明的指挥风格。至少据我所知,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任何其他录音能像这张专辑那样,管弦乐队的声音如此出色,情感丰富,这确实是一次美妙的聆听。哈雷尔的大提琴演奏着装饰音,仔细而认真,给人一种非常正统的扎实感。 最后收录了福雷的挽歌,这也是一首著名歌曲。虽然大部分演奏都集中在大提琴上,但这个版本的特点是类似协奏曲的演奏,优先考虑平衡,给你一种成熟的杰作的感觉。 录音也确实非常出色。

Sciortino, Patrice: Espaces

唱片编号: SM30841
发行公司: ARC EN CIEL
发行年份: 1978
售价:¥385
销售状态: 售罄
唱片描述: 这张唱片封面已经提示可以听到打击乐的3D音效,非常精彩的音像展示